咨询热线:

189-3302-9986

0660-3326146

您所在的位置: 汕尾市刑辩律师 >法律知识

律师介绍

程萌群律师 程萌群律师,执业证号码:14415199611578162,1994年考取律师资格证,1996年从事律师工作。咨询热线:18933029986, 律师专长领域: 刑事辩护,交通事故,损害赔偿,离婚,调解,仲... 详细>>

在线咨询

联系我们

律师姓名:程萌群律师

电话号码:0660-3326146

手机号码:18933029986

邮箱地址:1204383989@qq.com

执业证号:14415199611578162

执业律所:广东海陆律师事务所

联系地址:广东省汕尾市城区香城路城苑综合楼5楼(城区政府对面)

法律知识

自首中“主要犯罪事实”如何认定?

  犯罪行为人为了得到缓刑及从轻处罚,虽有投案,但如果所主动供认的犯罪事实没有被侦查机关认为是“主要犯罪事实”,或如果被认为是避重就轻、推脱责任,就有可能不被认定为自首,投案的初衷就无法实现。那么,自首中“主要犯罪事实”如何认定?

  犯罪行为人为了得到缓刑及从轻处罚,虽有投案,但如果所主动供认的犯罪事实没有被侦查机关认为是“主要犯罪事实”,或如果被认为是避重就轻、推脱责任,就有可能不被认定为自首,投案的初衷就无法实现。那么“主要犯罪事实”包含哪些要件,才能成立。

  《刑法》关于自首的规定,第67条:

  “犯罪以后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的,是自首。对于自首的犯罪分子,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其中,犯罪较轻的,可以免除处罚。

  被采取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正在服刑的罪犯,如实供述司法机关还未掌握的本人其他罪行的,以自首论。

  犯罪嫌疑人虽不具有前两款规定的自首情节,但是如实供述自己罪行的,可以从轻处罚;因其如实供述自己罪行,避免特别严重后果发生的,可以减轻处罚”。

  《刑法》中对于所供述事实的规定为“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但在司法实践中,什么程度的供述才是“如实供述”,并不明确,为此,最高人民法院1998年通过了《关于处理自首和立功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解释》第一条对刑法之“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进一步明确为:

  “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是指犯罪嫌疑人自动投案后,如实交代自己的主要犯罪事实”,即明确地提出了“主要犯罪事实”这个条件,如供认的不是“主要犯罪事实”,则不会被认定为自首。

  一、影响“主要犯罪事实”不被认定的主要表现:

  1、只交代了部分犯罪事实。实施了数个犯罪,但交代了其中部分罪行;

  2、只交代了次要的犯罪事实,主要的没有交代;

  3、推卸责任,将主要责任推到同案人的身上;

  4、只交代了罪轻的犯罪,罪行更重的犯罪没有交代;

  5、只交代了具体实施行为中的部分行为,对于关键的实施行为不作交代。

  6、包庇他人,自己承揽份外的责任,将他人的行为说成全部是自己干的;

  7、故意作歪曲辩解,编造混乱情节,以图蒙混过关。

  以上因素如果存在,都有可能成为侦查机关认为没有供述“主要犯罪事实”的原因。

  二、“主要犯罪事实”应当包含的要件:

  按司法实践中的主流观点,“主要犯罪事实”是决定行为人构成罪与非罪、重罪和轻罪、影响其量刑档次的事实。

  1、定罪事实,即性质方面。

  是能够决定行为人是否构成犯罪、构成此罪与彼罪、构成重罪和轻罪的事实。在这些方面如果不如实交代,可能会造成侦查机关侦查的难度,影响侦查的方向,形成行为人并没有自己“把自己主动交给司法机关处置”的情形。同时,对主要的核心的,影响对自己定罪处罚的事实不作如实供述,反映了行为人缺乏真正的悔罪诚意,反映了行为人还存在逃避司法制裁的目的,此种情况下,就有可能不被认定为自首。

  2、量刑事实,即数量、金额、程度问题,即对量刑有重大影响的事实。

  对行为人的最终处罚,决定于其犯罪后果的严重程度,对社会的危害程度,对受害人造成损失的大小等因素。又分两个方面:其一、决定刑法具体条款中是否量刑升格的事实,如刑事中的“数额较大、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及“情节严重,情节特别严重”的规定,对每一级,刑法都规定了相应的数额或程度,规定了相应的量刑幅度。贪污贿赂犯罪这个方面比较突出,受贿5万元以下和受贿10万元以上的,就是两个量刑幅度。其二、没有供述的那部分罪行,在危害程度上与已经交代的部分,哪一个更重。如行为人受贿许多次,百万元以上的有数次但都不交代,只交代了几十万元的几次,如果百万元以上的也被查实了,明显会得出行为人避重就轻的结论,不被认定为自首就没有什么疑异。

  3、比例问题。这其中还有同种数罪,和异种数罪的区别。

  笔者在贪污贿赂犯罪辩护过程中遇到过交代比例的问题,主要的事实交代了,但仍有部分事实没有交代又被查明了,或此种罪交代了,却另有其他犯罪没有交代却又被查明了,交代的部分应否认定为自首?

  其一、最高法的《自首、立功问题的解释》规定:“犯有数罪的犯罪嫌疑人仅如实供述所犯数罪中部分犯罪的,只对如实供述部分犯罪的行为,认定为自首。”最高法的解释中并未区别是同种数罪,还是异种数罪。但从这个解释的文义看,如果是异种数罪,如实施了盗窃和抢劫,只交代了盗窃没有交代抢劫的,对盗窃仍要认定为自首。

  其二、容易发生争议的是同种数罪即同种犯罪的数个犯罪行为,如果只交代了部分行为,对交代的这一部分是否认定为自首?如受贿5次,交代了3次,对这3次是否认定自首。这个问题在法律上并没有明确的界定,因为这里面还包含着数量比例、情节等等变量因素,不容易具体规定,司法实践中全国各地的法院做法也各异。

  总的说来,只要涉及到同种数罪的问题时,这个解释在实施中并不容易,笔者的看法,这一条一般倾向于不被落实,而不管已经交代的部分是否属于“侦查机关没有掌握线索”这个条件。

  4、是否要包含全部四个构成要件的问题

  犯罪构成四要件,是一个行为被国家公诉审判的理论基础,但自首中是否要包含全部四要件才能成立自首,理论上少见论及,但在实践中是存在这个问题的,如主观问题,司法解释中已经明确行为人对自己行为的辩解不应妨碍自首的认定,但这仍是一个模糊的弹性较大的问题,有待理论上的进一步研究。

  自首制度的设立,是为了鼓励犯罪嫌疑人自首,为了打击分化瓦解共同犯罪,为了节省国家司法资源,这应当是对行为人、对国家都有利的一项制度。自首体现出犯罪嫌疑人的悔罪态度和主观恶性的弱化,也体现出国家刑罚的严厉和威严,既然“服了”,就可以有限度地处罚,因此国家对于自首的犯罪嫌疑人给以较轻的处罚,甚至免除处罚。这实质上是国家公权力、国家利益与犯罪行为人利益平衡的结果。

  笔者认为,从刑罚功利性角度出发,司法机关应当鼓励一切形式的自首,在可认定与不认定之间,在有罪与无罪之间,在罪轻与罪重之间,只要存有疑问,只要事实和证据还不是确实充分的,只要法律没有明文排斥性规定的,应当本着疑罪从无、疑罪从轻的基本原则,尽可能地认定为自首。



免责声明:本网部分文章和信息来源于国际互联网,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和学习之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立即联系网站所有人,我们会予以更改或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同时,部分文章和信息会因为法律法规及国家政策的变更失去时效性及指导意义,仅供参考。

Copyright © 2016 www.shanweilawye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方式:18933029986

联系地址:广东省汕尾市城区香城路城苑综合楼5楼(城区政府对面)

技术支持:网律营管